当前位置: > 网通1.76 > 文章内容


“学生的跑、跳、投等技术动作正确、优美,但就是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这就是我们体育课追求的结果吗?” 9月29日下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会在全区体育教师举办的小学体育课程推广培训会上,常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黄书良北京市丰台区一所新城小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黄书良说,他是70年代上小学的,老师是新中国第一代体育工作者。 当时老师教学生倒着跑扔手榴弹,来回跑25米×8,做仰卧起坐。 90年代开始工作时,老师们还在教这些内容。 2000年以后,教师们仍然沿用这种思路,以某项技术动作的教学为教学内容。

他指出,这么多年过去了,体育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逐年下降。 特别是“小眼镜”、“小胖墩”问题没有得到遏制,表明单一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学生成长需要。

“体育教学本来就是教孩子进行某项运动,目的是传授技能和动作,但体育的本质应该是用运动来提高体质。”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校艺术体育教研室教学研究员张彤说。

张彤以“纵身跳高”为例进行说明。 他介绍,“跳高”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孩子的下半身力量和弹跳能力,但以往的体育课只教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忽略了动作的行使价值; 在他看来,以往的体育课总是以教孩子技术动作为主,结果孩子没有学好技术,身体素质跟不上。

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黄书良指出,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要将体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材式”教学并不少见,即以教授某项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对某项运动的掌握程度来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技术动作。 教师注重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学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乐趣。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8
  • 2/8
  • 相关文章